当时代红利、行业红利消失后,年轻人如何做选择?

图片[1]_当时代红利、行业红利消失后,年轻人如何做选择? - 红乐学堂_红乐学堂 最近悲观氛围笼罩,既与当下经济增长乏力、就业率下降有关,又与前几年累积的地产、教培、金融、互联网政策调整有关,似乎有一种所有关于增长的惯性打破,潮水退去之后,突然发现是裸泳的无措与尴尬。

媒体开始反思,甚至是抨击中产们过于乐观,没有认清自己的情势,高杠杆买房、小孩国际教育、其中一位全职带娃,被视为“作”的三件套,呼吁大家“一路高歌——职位年年提、收入年年升、房价年年涨的时代”已经过去,不要错误地把之前的运气当成了能力。

我其实很不喜欢这种论调的,三年前咋没见你们义正辞严呢,在大时代面前,个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本身也不算做错啥,不如思考下一步做点什么好。

我本身对未来其实并没有那么悲观,毕竟经济增长维持在4-5%还是会存在,不会如不增长、负增长那么难受,假设未来时代红利(经济增长、全球化贸易)、行业红利(制造业、互联网)消失,更年轻的一代应该如何做选择?结合最近的几件事谈谈个体的体会。

先说结论,当没有时代红利和行业红利之后,还是会存在两种红利:一种是企业红利,一种是企业家红利。个体可以从时代红利、行业红利转向企业红利、企业家红利,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复利。

什么意思呢?就是任何时候,都会存在好企业与好的企业家,你也可以说这就是同一种红利,那就是企业本身发展的红利,背后取决于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或企业家。

为什么有这种体悟,源于两件事:

01

一是最近本科班级群,在倡议搞同学聚会。

除了在体制内的同学之外,体制外的同学归纳起来就两种:

一种是过去十年在风口上的红利行业就业的,比如说房地产、互联网、金融业的同学;

另一种是在一些刚需行业就业的,比如说家电、酒店、培训、中介机构;

前者拿到了一些行业溢价,但过去三年,受到的影响比较大,未来还将继续受影响,平均下来,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但过去付出也是比较多的,接下来可能还会面临降薪求职、行业转换等;

后者没有行业溢价,但细水长流,随着职位、工作年限的增长,资源积累的增加,收入也在逐年增加,如果所在企业本身也在增长,也会越来越好,和前者相比,也没那么焦虑,没那么大起大落。

前一种选择,享受的是增长的红利,后一种选择,享受的是增长的复利,复利是有时间累积效应的,有可能最终还是会拉平。

02

另一件事是,明晚准备去拜访一位大企业所辖事业部的总经理。

按照我过往习惯,我在去见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之前,我会先做些功课,熟悉对方的成长经历。

对方在这家公司干了19年了,而这家公司已经成立了28年,也就是说他是在这家公司成立第9年的时候进去的,去年这家公司首次进入世界500强。

但实际上,这家公司在他刚进去的时候,今天霸榜的事业当年才刚开始做,在业务起步时,也是经历过种种波折。

他本人学会计专业出生,先后经历过行政、财务、生产成本管理、行业金融、销售、政府项目、轨道交通。

在公司目前的这个岗位上,平均每3天需要飞行一次,去各地见的是市长、省级领导,频率最高的时候,两天内分别单独见了7位厅级领导。

这些年企业虽然也踩中了行业红利,个人也有异于常人的努力,但个体职位的上升,更多的应该是与企业本身的攻坚克难,业务在不断拓展、规模在不断上升有关,个人所享受到了最重要的红利是企业发展的红利或复利。

因为处在同一个行业里的企业,也有很多企业干着干着就不行了,而这家企业背后,有一位极度自信执着甚至有点偏执的企业家。

03

今天我所在的一个群里也在讨论当下的就业情况,话题是,一所不错的学校不错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,就业率目前大概在30%左右。

就业整体环境不好的情况下,个体应该怎么破?

所谓就业整体环境不好,特别是高薪岗位的总额本身不多的情况下,互联网行业今年缩岗非常严重,好学校好专业对高工资的要求摆在那,选择的时候就比较尴尬了,没有对应的位置供匹配。

一种解决方案是对工资的预期降低一些,但对企业的预期保持,接受大企业可能工资相对低一点岗位;

另一种解决方案是,对企业和工资预期都降低,接受中小企业、且工资相对较低的岗位。

我把后一种就业方案叫“田忌赛马”错位应聘,上等马对中等马、中等马对下等马,然后迅速逆袭成为中小企业甚至创业公司的核心成员,再回过头来拿到更高的工资溢价,这个溢价,甚至可能比在大企业给到的高工资还要高。

群里的很多老板,还是很认同我的观点,也举了一些他们公司的例子,比如说有两位老板分别提及:

很多三本学生,一出来拿个5000做运营,也愿意做这一块的工作,然后误打误撞,现在做直播运营一个月拿3万;

我们之前有个大专生文员,刚进来五千,后来我把她改造成短视频拍剪运营,工资一下就涨起来了,但好多大学本科生他们一般看不上我们这种小公司,预期值太高。

这两个例子,其实是享受到的企业发展的红利,不过所举例的直播、视频,当下还有一些行业红利,但公司发展好,是权重比较大的因素。

不过大家分析,会存在一些心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惯性,高分数上好大学进大企业拿高工资基本是一种人生排序和惯性,大多数人很难去做主动设计,自愿主动错位竞争,去依靠自己的判断力,选择一家可能有前途的公司,跟随一位可能有大的事业心的创业者,然后享受到企业发展红利的。

绝大多数人进中小企业拿高工资,其实是被动的、属于碰运气的结果,甚少有人主动设计。

如何主动设计,我在之前的文章里《大学毕业生如何实现年入百万?》里部分提及过。

当时代红利、行业红利消失以后,年轻人如何做选择——那就是选择企业红利、企业家红利或发展带来的复利,努力提高判断力去筛选,跟随一家企业长期成长,跟对一个老板。

用冯仑的话说:学先进、傍大款、走正道。

你怎么看,欢迎留言讨论。

推荐阅读

返回红乐学堂资源网首页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点赞865 分享
抢沙发
头像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

    暂无评论内容